农技服务

首页 >>客户服务 >>农技服务

夏大豆花荚期田间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9/8/9 10:35:02  作者:安徽华成种业

夏大豆花荚期田间管理技术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需水、需肥、需光照,也是产量基础形成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对大豆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做好大豆田抗旱防涝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化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合理调控大豆株型,促进生长健壮,提高产量。一般在大豆初花后,每亩选用15%多效唑50(克)毫升、或者每亩用27.5%胺鲜.甲哌鎓水剂15--23毫升、或者用0.01%芸苔素内酯3000倍,每亩喷药液量40公斤左右,稀释后均匀喷在叶片的反正面,不重喷,也不漏喷。 可使株高降低,株型紧凑,群体通风透光好,促进同化能力和同化产物向荚运输,使大豆的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长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增加有效分枝数、荚数、粒数和粒重,一般可增产10%。与镁、硫、磷等元素的肥料混合施用,增产效果更显著。

化控时应注意:主要针对于种植密度高、封行较早、长势较旺的田块;施药浓度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低控制株高效果不明显,药量过高可能会造成减产。

二、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症状是上部植株叶片由变黄色逐渐干枯,根部呈黑褐色,植株生长不良,直至死亡。重茬地块,若施用未腐熟肥料,则根腐病发生严重。 在苗期防治的基础上,花荚期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混合均匀后对根茎部进行喷雾,每3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在开花初期及结荚期使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控。

 2、病毒病: 常见的病毒病主要是花叶病毒(表现为黄斑型、芽枯型、褐班型、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重花叶型等多种症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结荚少,果实膨大慢,甚至出现很多空荚,减产较为严重。病毒病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进行大面积传播, 预防大豆病毒病,首先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叶蝉类、白粉虱、蚜虫的为害。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噻虫嗪2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亩喷施药液30--40升。施药时在药液中混用氨基酸类水溶性复合肥效果更好。

(二)虫害
  1、地下害虫:在常年发生地下害虫(铜绿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严重的地块,8月上中旬趁雨前或者灌溉前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每亩用40%乳油250毫升)拌毒土撒施于行间,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蟋蟀等)。

2、防治刺吸植物的(微小)害虫(包括蚜虫、豆缘蝽、蓟马、盲蝽蟓、烟粉虱、叶蝉等等)。这类害虫不咬食大豆叶片,主要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疾病、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其中豆缘蝽(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群集危害,致使蕾、花凋落,豆荚不实或形成秕粒,严重时颗粒无收。受害豆荚上留有针孔样黑褐色圆点,被害大豆植株不能正常落叶,造成大豆“贪青不实”。
防治这类害虫选用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可使用3%吡虫清(莫比朗、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者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噻虫嗪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亩喷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间隔5至7天喷1次 ,连续2至3次。提倡使用混合制剂或者不同类型农药混用。

3、防治食叶类和钻蛀性害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潜蝇、食心虫、豆荚螟等),可选用菊酯类、茚虫威、双酰胺类(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混合制剂、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进行防治。建议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不要盲目增加用药量;提倡与菊酯类农药混用或者其他类型的混合制剂、低毒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混用,提高防治效果。

三、叶面追肥。喷施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时选用氨基酸类液态肥或者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雾。
为提高田间管理措施的效果和效益,建议采用药肥混用、不同作用类型的农药混用,达到一次施药,发挥多重效果的作用。


上一篇: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警报
下一篇:大豆症青预防技术—防治点蜂缘蝽

在线客服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一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2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